周口師范學院:“三三心育”模式 賦能學生成長成才
周口師范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以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為切入點,創(chuàng)新構建“三支隊伍協同、三條路徑聯動、三個抓手賦能”的“三三心育”機制,形成“預防—護航—發(fā)展”一體化的積極心理品質培育體系,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,為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(fā)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三支隊伍協同
織密心理健康防護網。學校整合和聯動專業(yè)隊伍、朋輩隊伍、家長隊伍三方力量,構建“全員參與、全程覆蓋、全域聯動”的協同育人機制。
專業(yè)隊伍強基固本。依托心理專業(yè)隊伍,建立“培訓—督導—實踐”一體化培養(yǎng)體系,實施“一生一策”動態(tài)追蹤機制,精準識別危機信號,形成“早預警—早介入—持續(xù)關懷”的閉環(huán)管理模式。年均開展心理危機干預技能培訓200余場,推動學生心理問題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,為校園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專業(yè)化和長效化的堅實支撐。
朋輩網絡動態(tài)護航。實施“心理委員賦能計劃”,依托日常觀察、定期訪談等方式系統(tǒng)提升朋輩骨干的心理觀察與溝通能力,形成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網絡。設立“朋輩成長導師團”,通過“1名導師+5名朋輩骨干”輻射式幫扶,建立“監(jiān)測—預警—干預”三級響應鏈條,使日常心理問題能夠及時化解在萌芽階段。
家校社協同育人。開設家長課堂,每月推送“家長心理課堂”微課,系統(tǒng)提升家長對學生情緒波動、行為異常的敏感度,增強心理危機預警信號的辨別意識;積極組織心理中心骨干力量參與兒童青少年心理關愛項目,通過走進社區(qū)、街道,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專業(yè)咨詢服務;構建“家校社”協同體系,形成“校內專業(yè)支持+校外資源互補”協同育人格局。
三條路徑聯動
構建心理育人新格局。以“宣傳教育浸潤鏈、實踐活動賦能鏈、危機預警護航鏈”為路徑,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周期覆蓋。
宣傳教育浸潤鏈。學校利用微信公眾號、短視頻平臺、校園網站及在線社區(qū)論壇等多元載體,打造“心育融媒體矩陣”,優(yōu)化了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途徑,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從“課堂講授”向“碎片化學習+場景化滲透”的立體延伸,有效提升了全校師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和理解。
實踐活動賦能鏈。構建“美育+心育”融合育人模式,創(chuàng)新開發(fā)“非遺心理療愈工坊”“心靈手工DIY”“音樂情緒解碼”等特色品牌項目,將藝術創(chuàng)作與心理療愈有機結合,幫助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釋放壓力、調節(jié)情緒,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壓力應對能力和心理韌性。同時,通過“心理劇場”“心理素質拓展營”等互動式實踐活動,進一步激發(fā)學生的自我探索與情感表達能力,促進學生“心理育人成果內化于心、社會責任意識外化于行”。
危機預警護航鏈。構建“學?!獙W院—班級—宿舍”四級預警網絡,創(chuàng)新“心理護航云平臺”,實現危機事件“一鍵響應、多方聯動、全程跟蹤”,有效保障了校園的安全與穩(wěn)定。
三個抓手賦能
實現育人效果新突破。聚焦課程體系、咨詢服務、團體訓練三大抓手,構建“分層遞進、精準供給、長效發(fā)展”的賦能機制,全面提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。
課程育人引領。創(chuàng)新“理論+實踐+案例研討”三維教學模式,融入VR虛擬仿真、心理劇場等互動形式。實施“課程思政+心理育人”融合計劃,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專業(yè)課程,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,助力學生實現從心理認知到行為養(yǎng)成的跨越式發(fā)展。
咨詢服務支撐。構建“全時全域”服務體系,通過實施“陽光成長計劃”,建立了學生心理成長檔案庫,并利用AI心理評估系統(tǒng)進行精準的需求識別;創(chuàng)新“短程焦點+藝術表達”復合咨詢模式,豐富了學生的咨詢體驗,顯著提升了學生尋求心理幫助的意愿。
團體訓練拓展。創(chuàng)建“多元互動”成長平臺,打造“心理素質拓展營”“正念減壓工作坊”等品牌項目;建立團體活動效果評估體系,形成“活動設計—過程反饋—成效追蹤”質量閉環(huán);開展“朋輩心理沙龍”“成長心語分享會”等活動,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抗壓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。